前情提要:
透過網站分析評分工具分析網站,其中分為效能、無障礙功能、最佳做法和SEO四大項,
本篇將著重於介紹效能5大項的評分標準與內容。
網站分析 - 效能計分的各指標介紹
CLS 🔗
Cumulative Layout Shift,累計版面配置轉移,
簡單來說就是開啟網頁直到完全讀取完畢這期間,使用者可以看到的範圍是否有元件位移的情況,
評分最佳是0,完全沒有位移;越大代表位移越嚴重。
計算方式是位移元件在畫面上移動的比例(占畫面總長的比例) * 影響面積比例(位移前後合計的範圍,占畫面的大小),
這邊有一個很取巧的事情,會計算的元件只有一開始開啟網頁出現的那些元件,
所以如果把會位移的元件放到畫面外,畫面上放的元件用來占位,在網頁讀取時間收縮占位元件,這樣CLS依舊可以拿到高分。
在使用體驗上,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本來想點按鈕,但是卻因為畫面位移導致點到廣告或其他東西,是會讓操作體感非常差的。
FCP & LCP 🔗
First Contentful Paint、Largest Contentful Paint,這兩者都是在指畫面的渲染速度。
FCP是指網頁中第一個元素被渲染出來的時間;LCP則是指最大的元素被渲染出來的時間。
最大元素的定義是在畫面完全讀取完之後判斷何者最大,再以他的渲染時間當作LCP。
TBT(FID) 🔗
Total Blocking Time,總計封鎖時間;First Input Delay,首次輸入延遲,就是指網頁可以開始互動的時間。
一般來說就是指瀏覽器主執行序執行完javascript後,操作畫面上的互動元件(如按鈕)可以開始互動的時間,
例如按鈕、連結、文字輸入框等元件。
SI 🔗
Speed Index,網頁可視範圍填充速度。以讀取時間計分。
上面5個即是PageSpeed Insights的效能評分項目,
其中google把CLS、LCP、TBT三項列為Core web vitals(網站核心指標),在效能評分的比例也明顯是最重的三項。
今天內容先講到這邊,接下來會根據本站這幾項的修改過程,以及SEO改善方法來慢慢講清楚這幾項指標。